结核病(Tuberculosis, TB)是由结核分支杆菌(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)引起的高传染性慢性疾病,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000万例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将结核病列为十大死因之一,而早期、准确的病原体检测是阻断传播链和优化治疗的关键。由于结核分支杆菌具有生长缓慢、细胞壁脂质含量高等特性,其检测技术需兼顾灵敏度、特异性与时效性。本文将从检测范围、项目、方法及仪器等维度,系统解析结核分支杆菌检测的核心技术与临床应用。
结核分支杆菌检测适用于以下场景:
结核分支杆菌检测涵盖以下关键项目:
采用萋-尼氏抗酸染色法(Ziehl-Neelsen)或荧光染色法,通过显微镜观察痰标本中红色抗酸杆菌。优点是成本低、操作快(30分钟内完成),但需人员判读,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感染。
γ-干扰素释放试验(如QuantiFERON-TB Gold)通过ELISA检测全血中IFN-γ浓度,不受BCG接种干扰,特异性>95%。结核菌素皮肤试验(TST)因交叉反应较高,已逐步被替代。
结核分支杆菌检测技术已形成多维度、分阶段的诊断体系。传统涂片镜检仍具基层应用价值,而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显著缩短了诊断窗口期。未来发展方向包括:开发超敏纳米传感器、人工智能辅助图像识别、CRISPR快速检测平台等。通过优化检测策略、整合多组学数据,将为实现WHO提出的2035终止结核病目标提供关键技术支撑。